之前提到了坐月子 (好久以前~我對blog果然是三分鐘熱度來著~明明心中有千言萬語的呀!),朋友表示這集所有老梗於一篇的精華也太逼人了吧!我想那是她不知道什麼叫逼人~~~為了測試婚姻還可以逼人到什麼程度,我想來聊聊「過年」。
你認為過年從什麼時候開始呢?小年夜?除夕??? NO~!在ptt的婚姻板,與蛇年有關的過年文遠從前一年的9月就有鄉民上來討論過年該往哪去,簡單說,只要結了婚,無時無刻都可以吵一下過年話題,雖然沒有天天過年,但天天吵過年也不是不可能的(哇哦~)。
接下來要逼人囉!準備好囉!要開始囉~~讓我們依序排列
首先是新婚組:
有些下半年度結婚的新人,婚前沒想好沒溝通完成的,到了國曆年底就會"突然"想到這個問題,新娘子"驚覺"下次就"不能""回家"吃年夜飯了,即使是小年夜結的婚,除夕夜就是媳婦囉!搜芯!(公婆:媳婦get!)
這大概是"春鬥"首波主打,這個Round 大概八成可以決定後續幾年,直到第二波主打為止(待會討論),那麼,這一輪到底都是在吵什麼呢?
娘家婆家各包多少紅包?帶什麼伴手禮?大掃除,同住的大掃除要做到什麼程度?不同住的要不要特地去幫忙掃?老公掃、老婆掃?掃完婆家要不要掃娘家?除夕夜年夜飯吃不慣,年糕雞鴨長年菜,吃完年夜飯誰洗碗?水果要誰切?太熱鬧好煩,太冷清沒年味,想家想媽媽。
初二回娘家被攔胡攔阻,回娘家是回誰的娘家?(到底是妳娘家我娘家還是他媽的娘家?)回娘家要住幾天?年節出遊幾人行?吃喝玩樂誰付錢?
在進入第二波主打之前來張EP,如果在過年期間以上的議題加入一個孕婦,哇哦!喜上加喜熱鬧非凡!
然後正式推出第二波主打:小孩
有了小孩後,不是進入新的議題,而是把以上議題再加入以下議題(聽起來好像很超值!其實更超值的是在這之前已經先吵過坐月子啦~搶小孩啦~很多有的沒的,通通混在一起超營養的,看了就飽了!):小孩被比較、小孩被亂餵、被搶著抱,或者又要顧小孩又要做家事煮年夜飯洗碗切水果,跟妯娌姑叔的小孩們打架啦!妯娌姑叔的小孩該包多少紅包給他們,小孩奔波吵鬧哭哭,小孩奔波生病哭哭……真的是會讓人想哭的那一種。
當然我們不能否認,是會有人很融入這種"傳統",過得很自在。這種長久以來的既定傳統印象,例如除夕夜年夜飯就是要在男方家吃、初二回娘家(都傳統初二回娘家了,有些人回娘家還會被刁難是怎麼回事?),實在很難改變。還有一些家庭中的「習俗」(我一直都覺得"習俗"這東西跟喝止孩童玩水產生的水鬼傳說有得拼),通常仔細探究它們的由來,往往會發現發現,習俗應該是一種彈性的存在,而家庭習慣更應該就家庭成員的變動去改變,以符合家庭需求,否則什麼叫年菜外帶、外出去餐廳圍爐,一整個就不合傳統習俗的不是嗎?
(我個人是很反省己身的,這一切大概是要歸因於自身能力不足,如果可以在打掃時變身成家政婦三田,煮年夜飯時變身成阿基師,有點閒錢買台直升機就不用為了年節奔波煩惱了齁~)